“战‘疫’必胜,防控有我” 长理辅导员直播间

时间:2020-03-18 来源:湖南省易班发展中心

分享到

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热风》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为帮助学生更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心理困扰、学业停滞问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疫情,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战胜疫情,充分利用疫情防控期自主学习,长沙理工大学易班发展中心、学贝新媒体工作室举办了“战疫必胜,防控有我”辅导员直播间。一起来看看辅导员们关于“战‘疫’必胜,防控有我”都说了些什么吧!


正确认识疫情、疫情防护及心理焦虑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月的第一天,“回形针”三个字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起因是“回形针PaperClip”账号发布了一条关于新冠肺炎的科普视频。视频通过10分钟的内容,解释了新冠肺炎是如何发生、传播、和感染病患的。他们让科普变得更加的生动,说到这个事情是想让大家在面对疾病时要用更冷静、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它,多去了解一下科学的防护疾病的知识。

其实,面对此次的新冠肺炎病毒,因为它的高传染性等特征大家会自然而然的感到紧张、害怕与焦虑。新冠肺炎疫情的确诊和死亡病例数据还在不断刷新。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难免心生恐惧。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因为恐惧是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的正常应激反应。但是人如果在过分焦虑的情况下,就会被焦虑感所笼罩,无法集中精力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那种不安和内心扰乱感会导致个体缺乏对自己和他人的耐心。

然而,伴随疫情而来的还有线上线下广为扩散的各类小道消息,真假莫辨,加剧了人们的恐惧心理,进而从恐惧走向了恐慌。有人听风就是雨,盲目囤积生活用品;有人深夜排队抢购双黄连口服液;有人一日三量表,没病也愁出了病;有些人则“闻鄂色变”,见了湖北人就躲着走,甚至通过电话、微信等骚扰辱骂来自湖北的返程人员。在恐慌心理的驱动下,个别地方的防控工作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因此,理性应对疫情;首先要对新冠病毒本身有科学认识。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与病毒抗争共存的历史。专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非典相比,虽然传播力较强,但致死率较低。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且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而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其次,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形势下,正视风险,“新冠肺炎”不可怕,建立对疫情的科学认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有病及时就医,自觉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不去人多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

疫情在进展,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也在深入,国家卫健委多次组织专家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全世界科学家正在快马加鞭地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我们要保持理智冷静,保证规律作息,搞好自身防护,不给正在奋战的前线医护人员増忙添乱。

最后,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焦虑,将焦虑看做是自己的朋友而非敌人。要告诉自己在这样的情形中容易产生的自然现象,正是由于焦虑的提醒,我们有更大动力尽最大可能地配合疫情防治了,并不是什么也没有做,家里蹲就是大作为。而不要简单机械归因于心理素质差等其他负面因素。


不能出门,影响本来安排而焦虑

首先对于不出门这个事情,大家要意识不出门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现在是全国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大家居家不出门是在配合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是为早日攻下这场战役做贡献。

任何节奏被打乱都会让人们产生不适感,尤其是对那些计划性特别强、时间紧迫感非常强的人来说,似乎整列火车都不在轨道上了。前方正在打仗,我们都要听从指挥,服从安排,顾全大局,对于普通人来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护自己,与此同时也为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这样想一想,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的团聚的时光以后只会越来越少,我们能与家人共同度过这段特别的的日子其实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以后回忆起来真的会让人特别难忘。另外,现在大家都被迫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外卖送餐取代了家常味道,家政服务替代着日常打理,能每天吃到妈妈做的家常饭菜、帮妈妈做做家务啊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此外,在忙碌了一年之后,这种慢生活可以让我们有一个机会去反思、去总结过去的学习生活,对未来的也能有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这样的生活打开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可以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做自己想做但之前一直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计划,坦然接受变化。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要做好思想准备:变化有可能多次出现,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受到影响的可能不只是一件事情,而可能是一系列事情。就像当前我们的开学时间已经延迟了好几次,但都是建立在当前疫情的一个发展状况下做的调整,也是为了让大家健康平安的开学、上学。

上学期的疲惫经过休整早已消散,该给自己制定下一阶段的规划了。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让生活有内容、有意义感,别等到疫情结束后才发现,有的人减肥成功,有的人备考充足,而自己除了游戏和熬夜,剩下的就是被负面情绪吞噬。大家可以通过有形的活动,增强内在的秩序感和掌控感。这既能让自己放松,也有利于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填写各种信息表格的方案情绪

这几天,全国的辅导员都在忙着重复每天的规定动作:每日关注疫情数据、每日摸排学生状况、每日编辑填表说明、每日上报统计信息、每日发送温馨提示、每日转发官方信息……不分昼夜地处理表格,头脑晕沉、眼睛干涩并秒回复“收到”。  

当他们不厌其烦的一次次和你联系时,不要嫌烦,那是他们给你“爱的负担”。不要忘了,给你发通知的那个人,他的每一条消息,在每天都是200次,甚至300次重复,而每一条回复,对他们而言,都是莫大的欣慰。

另外,“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做好推迟开学准备,3月2日前不得开学”、“严禁学生提前返校,具体开学时间待通知”···半个月以来这些信息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传播到学生群中。但还是有同学不停追问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学,甚至试图偷偷混进学校。前两天某些高校对几名私自返校学生的《违纪处分规定》引起了热议,大多数人称赞的同时也有些人认为这属于小题大做。

作为辅导员,还是那句话:疫情就是命令。“大孩子”们应该清醒看明白此时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什么,唯一该做的就是乖乖“励志宅”,不辜负那些为守护我们健康和平安而负重前行的人。


信息过载的焦虑,提高媒介素养

信息过载会延长我们对信息的判断时间,降低判断信息的正确率,削弱我们的信息筛选、甄别和整合能力。简单来说,“喝酒杀新冠毒”、“口含姜片”等各种谣言漫天飞,这类新闻刷的越多,真相更难被识别出,你就可能越混乱,更易听信不实的疫情谣言,采取不恰当的预防措施。主动出击,

主动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的科普知识,而不是通过片段的、被动的、零散的各种消息。很多时候恐慌来源于无知,当你掌握了病毒防护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那么负面情绪的感受会明显降低。

同时,有意识限制疫情信息输入量,并对信息进行积极过滤。给自己固定查看疫情的次数和时间,比如说每天三次,每次最多关注半小时。

重点关注政府机关、医疗机构、专业组织等具有公信力的官方媒体发布的事实类信息,尽量过滤自媒体发布的观点类信息。在微博、微信中可以设定分组,App中的信息推送功能也可以选择关闭。

通过辨别发布者是否为官方媒体、权威机构等;作者是否具备扎实,雄厚的专业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否明确,来判断一条信息是否真实。


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国家、社会战胜疫情的信心不足

在这次湖北有困难、家乡有困难的时候,我知道全国各地都在伸出援助之手,知道国家在争分夺秒的调动全社会资源来与我们共渡难关。中央10亿疫情防控补助资金、各地医疗系统一呼百应纷纷“有人出人”、各方社会捐助、各地物资调配正源源不断涌向疫情发生地。我慢慢发现自己并没有最初的那种害怕了。

武汉当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团队也在日夜酣战、不眠不休的上演着“抢救”同胞的中国速度,火神山医院历时9天就拔地而起,第10天就开始启用,是中国人积合力以致胜、汇众智而建成的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又一次出现在大众的面前,步伐依旧稳健,眼神依旧坚定。17年前,他在“非典”肆虐的时候,说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和他的医疗队伍奋战近193天,创下了出院率93%的奇迹。而时隔17年之后,钟南山的再次出战,无疑给了国民无限的希望。

可能现在不需要我们冲锋陷阵奔赴在第一线,那此刻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这样做: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坚定在这场战役中必胜的信心。要夯实专业技能,要积极投身实践,学会独立思考。

“防控有我,战’疫’必胜”辅导员直播是长沙理工大学疫情期间的主题活动之一,将邀请辅导员作为直播嘉宾,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的心理困扰、学业停滞问题,引领同学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疫情,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战胜疫情。辅导员直播间也是学校易班建设和网络思政教育的新载体,自去年10月开播以来,成功举办5期;这一形式受到了同学们的青睐。


责编:坤

来源:湖南省易班发展中心

友情链接